2011年6月19日 星期日

墾丁發現新變態 美麗岩相手蟹隆重登場

採訪記者/陳瑋茹、何長銘
採訪日期/2011/5/19
在長達數億萬年的漫長歲月中,地球上的生命為了適應各種不同的環境,透過基因的變異,與天擇的作用,逐漸演化出適應於各種生態體系的各式物種,豐富的生命,構成了生物多樣性的基礎,在自然的狀況之下,一個生態系中的生物種類越多,組成越複雜,整個生態系統就不會因為少數幾個物種的變動而產生重大的改變,生物多樣性可說是穩定自然環境的基礎之一。

但是,目前因人類對環境的過度干擾,造成生物快速而大量的滅絕。長久下去,整個地球生態系,將會因為生物多樣性的減少造成物種單一化,最終可能因為單一的環境變遷或個別的自然災難引發更大規模的生物滅絕。蟹類代表了墾丁地區的基層生物,藉由觀測這些生物來了解墾丁生態系統的情況,有助於我們正視並省思生物多樣性的人文意涵。
圖一 劉烘昌博士的研究團隊去年度在墾丁國家公園調查,發現了一種新種螃蟹「美麗岩相手蟹。」

一、   墾丁螃蟹的多樣性
台灣墾丁的物種多樣性是世界數一數二的,且有多種生物在世界各地也難得一見。陸蟹方面光是墾丁國家公園內的記錄到的就高達739種,有全世界僅在台灣發現的樹蟹,成果相當豐碩。墾丁香蕉灣樣區所記錄到的陸蟹多樣性最高,達524種,為世界上同類型棲地之冠,甚至超過世界知名的陸蟹之島聖誕島,可說是目前世界上海岸林棲地中陸蟹歧異度最高的地方。國家公園管理處於2009年委託「台灣生態學會」劉烘昌博士的團隊進行陸蟹資源調查,希望徹底瞭解當地的陸蟹現況,並釐清陸蟹數量逐年減少的原因,做為未來保育與經營管理的重要依據。園內記錄到的其中包括地蟹科陸蟹(Gecarcinidae6種、方蟹科(Grapsidae3種、相手蟹科(Sesarmidae11種、沙蟹科(Ocypodidae3種,溪蟹科(Potamidae3種及陸寄居蟹科(Coenobitidae4種。
圖二 美麗岩相手蟹具有大型的卵與縮短型發育幼蟲

 二、初見美麗岩相手蟹
     1998年,劉烘昌博士與新加坡學者在恆春半島採集時發現美麗岩相手蟹,但還未確認為新種。一開始劉烘昌博士與新加坡學者以為是方蟹屬,1999年再次捕捉到抱卵母蟹,經德國學者確定,確定是相手蟹新種。美麗岩相手蟹最特殊之處就在於生殖方式,雖然抱卵時間也是每年七至十月附近,但繁殖時母蟹產下的卵,體積大、數量不多,孵化時的幼體已經屬於發育後期,這種「縮短型發育」與其他的陸蟹生態不同,雖然減低幼體數目,卻能減少蛻殼次數,降低死亡風險,且幼蟹在發育期間可以不吃東西。
     美麗岩相手蟹有一定的準備足以在陸地上生活,但因為適合棲息的棲地有原來居住的其他螃蟹種,所以還無法演化成直接在陸地上生活。這類物種在牙買加已經演化成可以在溪地、內陸上生活,此屬的螃蟹在西太平洋有很多種。2009年後正式發表在期刊上。
圖三 鮮紅的美麗岩相手蟹

三、墾丁螃蟹的滅絕危機
1.當地居民捕食
      墾丁當地居民,常食用或捕捉具有經濟價值的蟹類,民眾對於這些螃蟹的食用方法、處理方式及棲息特性都非常瞭解,但對於體型小又不具經濟價值的螃蟹就不是那麼在意。美麗岩相手蟹由於體型較小、棲息地隱密多岩礁,捕捉不易,較沒實用價值,目前的安全無慮。
2.天災與觀光業的衝擊
    但近年來天災與氣候變遷、觀光業的發展已經嚴重影響到螃蟹族群的數量,風災造成海岸林的的遮蔽減少很多,氣候異常使原有的生態受到影響,民宿的大肆興建使得原有海岸線生物的棲息地減少,道路開發使原有棲地破碎,劉烘昌博士指出,若駕駛人行經陸蟹出沒路段時能放慢速度,禮讓陸蟹媽媽們先過,就不至於讓這些螃蟹寶寶在還沒孵化前就慘死於輪下。容易被壓死的陸蟹有紫地蟹、毛足圓軸蟹、圓形圓軸蟹、橙螯隱蟹及紅色的中型仿相手蟹等五種大型陸蟹,這些陸蟹因為體型大可儲存水分,能在離海較遠的海岸林區生存,但在公路越建越多後,這些陸蟹媽媽每次要到海邊生孩子就特別辛苦。另一方面,大型陸蟹目標顯著,是撿蟹人的最愛。劉烘昌博士粗估,在墾丁一百隻消失的大型陸蟹中,約有十隻被壓死,其他都是被抓走當成釣餌或下酒菜的。

四、美麗岩相手蟹的出現有助於陸蟹資源永續長存?      
       螃蟹研究專家劉烘昌表示,陸蟹抱卵到卵完成胚胎發育之後,抱卵母蟹會到海邊釋放幼蟲,將陸地的物質與能量帶到海裡,轉化成海洋生物,所需要的物質與能量;完成脫殼變態後,陸蟹的大眼幼蟲返回到陸地,又將海裡的物質與能量帶回陸地,陸寄居蟹也會將海裡的貝類背到陸地,最後成為雨水容器,變成可其它動物的飲用水源。台灣獨特的地理位置(熱帶與亞熱帶氣候之間)加上學者的研究等因素,所以台灣鑑定出來的螃蟹種類佔世界的10%,美麗岩相手蟹的發現,代表了這一類的螃蟹已經有一定的準備,可以從海洋到陸地上生活,以及特殊的「直接發育」和「縮短型發育」的繁殖方式,已成功踏上從海洋演化到陸地生活的一大步。
       我們希望能逐步排除各種影響陸蟹繁衍的不利因素,讓豐富的陸蟹資源能永遠長存在美麗的恆春半島、讓抱卵母蟹不畏艱難的降海繁殖故事,永遠在國家公園的美麗海岸持續演出。

五、觀光v.s環境保育?
       墾丁地區長年來都面臨大量觀光人潮湧入的問題,卻沒有去思考環境如何容納這麼多的遊客數量,加上中央所推行的觀光客倍增計畫,更是推波助瀾往觀光面走去,在這大計劃底下只看到如何提升硬體建設、如何增加觀光人數、卻沒有看到對於環境的反省,如何規劃遊憩環境人數的上限?在多少觀光人次之後,應該讓土地有休養生息的空間,面對政府長期忽視保育政策之下,墾丁的問題只不過是冰山的一角,或許也該是我們學習如何「放過」環境的時候了。

六、螃蟹小故事
1.
椰子蟹:
     因為體型碩大,外殼堅硬,配著兩隻強壯有力的巨螯,讓牠的模樣看起來又兇又蠻橫,所以在台灣,人們都叫牠做「山霸」,又因牠頭部和胸部的紋路十分接近八卦圖樣,在綠島當地,被稱為「八卦」。牠還有一個在國際上,通用的名字椰子蟹。因為牠是個,爬樹高手,尤其善於攀爬筆直的椰子樹,然後用強壯的雙螯剝開堅硬的椰子殼,享用裡面香甜的椰肉。因為牠看起來實在太威猛了,也有些人乾脆稱呼牠叫「強盜蟹」。
 2.硫磺怪方蟹:
      號稱「煮不死的螃蟹」,因為棲息於淺海熱泉噴口,隨時會噴出高溫硫磺煙柱和有毒火山氣體,出口溫度高達攝氏六十五度至一百一十六度,強酸高熱的毒性環境讓眾多生物避而遠之,怪方蟹卻能大規模地聚集在噴口裂縫中,為當地唯一肉眼可見的生物,屢屢噴發的劇毒煙柱正是幫怪方蟹打獵聚食的槍砲,當海水處在平潮的靜滯狀態,硫磺煙柱直接向上噴發,就像砲擊般立刻殺死該區域的浮游動物,這些屍體組成的白色團塊,有如海洋飄雪般落在海床,怪方蟹便成千上萬地從裂縫中衝到海床上瘋狂進食,直到海流轉強、雪團漂逝後才紛紛返回裂縫巢穴。
附註1.縮短型發育:和相近物種相比,其幼體階段的期數較少或發育時間較短。
七、引用來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